换汇网Logo

法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案例分析:被骗40万血泪教训背后的警示

最近更新:2024年11月16日

本文基于小红书用户"被骗40万在法留子"的真实经历改编 原文链接: https://www.xiaohongshu.com/explore/67338d73000000001a01c1dd

一位法国留学生的血泪经历

"我被诈骗了,是的,40万。我的生活完全被摧毁。" 一位在法国交换的中国留学生近日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遭遇。

事情起因是一通电话。对方自称是大使馆工作人员,声称需要对她的护照进行"标注污点"。随后对方帮她"报警",转接到所谓的"警察局"。经过一系列审讯后,假警官称她名下有不明银行卡涉嫌跨境洗钱。

骗子随即对她实施了严密的"监控",要求她删除所有社交软件,包括微信,彻底隔绝了她与外界的联系。假警官声称这是一桩巨大的跨境洗钱案件,违反保密条款将受到严惩。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,受害者被要求交纳40万元"保证金"以理清嫌疑。

"当然,钱并没有退还。骗子在对我进行一个多月的监控,在我饱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之后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"受害者说道。

网友分享的其他诈骗手法

从评论区可以看到,类似的诈骗案例并非个例。网友们分享了多种遭遇:

  1. 快递诈骗升级版 一位网友分享:"骗子先说你的包裹没取,让你报护照号和个人信息。之后用这些信息制作假通缉令,再谎称包裹里发现假银行卡。他们会让你打某个口岸警察局电话,然后用技术手段让你看到的官方号码给你回拨。"

  2. 虚假来电显示 "来电号码可以被伪造,甚至显示是上海虹口分局的号码。"一位在法国的网友提醒。

  3. 语言诈骗 "快递诈骗电话会说'中文请按1,法语请按2',不管按什么都说明对方懂中文,很可疑。"一位网友指出。

  4. AI换脸/换声技术 有网友提到现在诈骗分子开始使用AI技术,能够模仿官方人员的形象和声音。

防范建议

  1. 保持基本警惕

    • 官方机构一般不会主动打电话处理重要事务
    • 收到可疑电话可直接挂断,或使用当地语言回应
    • 不轻易相信来电显示,因为号码可能被伪造
  2. 核实身份

    • 接到可疑电话后,应立即联系使领馆官方渠道核实
    • 切勿轻信对方提供的所谓"官方电话"
  3. 保护个人信息

    • 不要随意向陌生来电透露个人信息
    • 保持社交联络渠道畅通,不要听信要求删除社交软件
  4. 理性应对

    • 任何要求转账或缴纳"保证金"的要求都要提高警惕
    • 遇事多与家人朋友商量,不要独自承担压力

受害者的心声

"我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好学生,从不违纪,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,一直遵纪守法的生活。"受害者说,"但是,我想告诉所有有和我相同遭遇的人,被骗不是你的错,请不要再责怪自己了,不要成为骗子的帮凶继续折磨你自己。"

结语

在异国他乡,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语言障碍,留学生群体往往成为诈骗分子重点针对的对象。提高警惕、保持怀疑、及时求助,是避免落入诈骗陷阱的关键。记住,真正的执法部门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或者支付保证金。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,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。

换汇网(https://huanhui.xyz)友情提示:海外华人进行跨境资金往来时,请务必通过合法正规的渠道,谨防上当受骗。